bigsnail

未盡之夢群島歷史群島風光回大蝸牛群島



  • 【設計概念】

    1996年初開始接觸網際網路,學習製作網頁資訊。搞懂後,興起一個念頭「為甚麼不再虛擬的網路世界創造一個島嶼?」

    當下的確是要反映台灣島嶼生活的諸多無奈,但更想創建自己心中的美好環境,不走烏托邦高調,只想呈現一個和平安居的島嶼生活環境。於是《大蝸牛群島》因此誕生。

    設計概念是一座外觀酷似蝸牛的島嶼。構想來自我中學時期的綽號「大蝸牛」,慢慢地學習、慢慢地過生活。

    為了表現虛擬實境的趣味,我刻意在地圖上找了一個真實的島礁位置,當作《大蝸牛群島》的所在地,這個點的座標為北緯29.5度東經153.5度的地方。並假設島嶼的背景故事,讓這座島嶼彷彿真實存在,只是沒有那麼熱門,為世人熟知而已。

    那麼,在網路連線速度跟蝸牛慢爬一樣的時代(1996~),《大蝸牛群島》要做甚麼呢?

    當時,絕大多數的網站都在做
    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的服務,類似「電話簿黃頁」,我沒有撰寫程式很厲害的工程師夥伴,只有滿腦子創意和設計本領,於是決定做「內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鎖定「旅遊」「電影」「新書」等等的生活故事分享。
    1997年有了會員基礎,也開始舉辦會員的實體見面聚會。((※ 我把會員稱為『島民』每場次的見面會就稱為『島民聚會』))

    有內容、有聚會、會員(島民)們彼此互動,陪伴與成長,《大蝸牛群島(Bigsnail Islands)》算是早期實驗性質較濃的一種社群網站。

    會員(島民)可以在島上挑選自己喜愛的城鎮居住(主題),像是《電影小鎮》《旅遊者碼頭》,或是待在首府《瑪奇雅朵市》也行。所有城鎮都有不定期的故事分享、聚會。每一個分眾的會員(島民)人數,都將是《大蝸牛群島》網站與業者討論商機的籌碼,例如包場看戲(在1998年,包場還未興盛);或是找旅行業者為會員(島民)量身訂做合適的旅遊行程。

    商業模式還包括廣告置入,只是呈現的方式,《大蝸牛群島》有獨到的做法,這也是在2000年,向軟體銀行集團(SoftBank Group Corp.)提案時,獲得投資興趣的模式。


    【後記】可惜在與軟體銀行集團合約尚未簽訂時,就遇上2000年全球網路泡沫化的襲擊,《大蝸牛群島》自籌資金燒完,於是也跟著落幕。


    ★ 有興趣進一步瞭解規劃細節與當年的經營模式,可以【與我們聯繫】

    回群島首頁群島風光群島故事未盡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