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SNAIL ISLANDS
大蝸牛群島
------------ [
島民週報
2008/04/03
DEMO版第015期
] -------------==================================================
日安 各位島民
兒童節前夕,一項名為「2008年"兒童快樂國"跨國比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參與的22個國家比較中,瑞典、荷蘭、丹麥是"兒童快樂國"前3名,台灣在整體福祉名列第12名,其中「健康力」表現最好,名列第3,但在「幸福力」台灣則是倒數第4,而教育資源嚴重落後,也是倒數第1。
這份報告是希望能對台灣地區兒童的生活狀況,能有各個面向的瞭解,使我們更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提醒社會與家長需注意及重視的面向,讓孩子的福祉與成長環境能更加完善。
這份「2008年兒童快樂國跨國比較研究報告」主要整合成「經濟力」、「健康力」、「教育力」、「幸福力」、「安全力」五大面向共十九個指標,對應四十四個項目,
並與21個先進國家進行比較,以找出台灣兒童的福祉在世界的相對位置,以下是這份報告的重要發現:
●「經濟力」第14名:
>台灣兒童實際分配到的「物質資源」偏少且分配不均
>評量「經濟力」的指標包括「兒童物質資源」、「家庭經濟結構」和「兒
童貧窮」,台灣整體兒童經濟力表現在22個國家中排名第14名。
>與其他先進國家相較,台灣的經濟結構(如貧富差距)、兒童相對貧窮率其
實表現不差,分別贏過43%、57%的國家,兒童貧窮率甚至表現比各國平
均好,意味著就「家戶所得」來分析,台灣落入貧窮的家庭並不多。但深
入分析「兒童物質資源」指標,卻發現台灣孩子分配到的資源相當匱乏,
名列倒數第二名。
>台灣兒童有高達16.4%家中藏書不到十本,比例遠高於各國平均值(8%);
此外台灣兒童有23.3%的孩子落入物質匱乏的困境,比例亦高於平均值
(18.8%);即便是家戶所得未落入貧窮線以下,但是台灣兒童實際分配到
的物質資源依舊偏少,推測台灣家戶所得分配其實不均,孩子的權益與資
源是最常被犧牲、剝奪的。
●「健康力」第3名:
>過胖和蛀牙成為台灣兒童「健康損害」的重大隱憂
>評量「健康力」的指標包括「生活習慣」、「健康損害情形」、「預防疫
苗接種」和「兒童自評健康」,台灣整體兒童健康力表現在22個國家中排
名第3名。
>目前台灣兒童過半數(51.4%)會每天吃水果,有七成幾乎每天都會吃早
餐,「生活習慣」相較先進國家表現不俗。而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反映在「
兒童自評健康」項目,只有近一成(9.2%)的孩子認為自己身體不好,低於
先進國家的平均值(11.2%);此外,有效的衛教宣導,也讓台灣兒童有九
成五的疫苗接種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損害」指標名列倒數第五名。
台灣兒童普遍存在過胖的問題,根據13/15歲學童身高體重統計,幾乎每
四個孩子就有一人過胖,相較於平均值13.4%,高出許多,僅次於美國。
>此外,台灣六歲以下兒童齲齒率更是高達78.1%,僅小於波蘭(90%),
遠高於平均的56.3%。推測造成台灣孩子過胖以及蛀牙問題的原因,應
與電視上過多的甜食、飲料廣告有關,台灣若持續對垃圾食品、甜食、飲
料廣告未加以管制,未來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
●「教育力」第8名:
>師生比高、教育經費低,投注台灣兒童的「教育資源」比不上先進國家
>評量「教育力」的指標包括「學業表現」、「就業轉銜」、「進階教育機
會」、「數位落差」和「教育資源」,台灣整體兒童教育力表現贏過66%
的先進國家,位居第8名,名列中段班。
>「學業表現」指標方面,台灣兒童在「數學能力」(第一名)、「科學能
力」(第三名)表現突出,相較之下「閱讀能力」僅排名第九名。
>台灣對於學歷和職業的重視,也使得「就業轉銜」、「進階教育機會」兩
大指標表現不錯,分別名列第8、第12名。此外,分析台灣的網路普及狀
況,以及11歲兒童擁有電腦的比例發現,台灣整體電腦和網路使用相當普
遍,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台灣兒童數位化程度名列整體第4名。
>「教育資源」方面,卻是嚴重落後,位居倒數第一名
。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跨國比較,台灣初等教育的師生比為
1:18,與第一名的瑞典、匈牙利、義大利(1:10)相較,平均每位老師多負
責八位學生,教學品質大打折扣。
>此外,台灣的教育經費
也很低,佔GDP(國內生產毛額)比率僅有3.9%,同
樣表現不佳,排名倒數第二,相較於第一名的冰島(7.2%)與同為東亞地
區的香港(4.2%),台灣政府的教育投資有待加強。
●「幸福力」第19名:
>沒人陪伴、感覺孤單、台灣兒童的「生活滿意度」倒數第一
>評量「幸福力」的指標包括「同儕關係」、「家庭關係」、「喜歡上學」
和「生活滿意度」,台灣整體兒童幸福力在22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三。
相較之下台灣兒童的幸福感明顯偏低。
>在孩子主觀描述的幸福感中,以「同儕關係」的表現最好。
九成(90.8%)的孩子覺得朋友對自己很好、很有幫助,遠高於先進國家的
平均值(62.2%)。而在與同儕間的打架衝突(33.1%)上,亦較各國平均值
(40.8%)低。但仍有41.2%的台灣孩子過去兩個月至少被欺負過一次。
由此可見,對台灣孩子而言,多數同學是友善、樂於助人的,但仍有少
數、特定同學喜歡欺負人。
>台灣兒童的「家庭關係」就有待加強,僅有近六成(59.9%)孩子是「每週
經常與全家人一起吃飯」,與第一名義大利高達93.8%的比例相差甚多,
甚至遠低於平均值(78.5%)。
>家長角色的缺席,似乎也直接反映在孩子的生活態度與觀感上。
21.7%的台灣孩子覺得自己很孤單,僅次於日本(29%);15.5%的台灣孩
子自陳常常無法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而感到相當無助。
>台灣兒童的「生活滿意度」名列倒數第一名,相較於先進國家,台灣兒童
明顯感受並表達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亟需家長更多的關心與陪伴。
●「安全力」第16名:
>幼童、兒少意外死亡率都遠高於先進國家,台灣兒童的人身安全亮起紅燈
>評量「安全力」的指標包括「產前照顧」、「危險行為」和「人身安全」
五大面向中,台灣在象徵兒童基本生存權的「安全力」表現卻很差,在22
國當中排名第16名,僅贏過東歐各國、紐西蘭與英美兩國。
>最基本的生存權益受到的保障卻最少,令人擔憂台灣孩子的安全。
>安全力當中的「產前照顧」指標在22國之中名列第17名,是台灣目前亟需
改善的部份。
>在台灣,新生兒體重過輕(不足兩千五百公克),比例高達8.2%,比各國平
均值6.4%高出許多;此外,「孕產婦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兩者皆
高於先進國家的平均值,表現差強人意,有待加強。
>「人身安全」指標的表現也讓人搖頭,台灣在22國當中名列第21名,僅贏
過美國。以「五歲以下幼童死亡率」為例,台灣死亡率為7.3
‰,明顯高
於平均值5.3
‰,遠遠超過第一名的國家-冰島(3.1‰)
>此外,每年幼童因意外(如溺水、墜樓、車禍、火災等)而死亡的人數
,就
有一百人,比率更是高達每十萬人分之13.4,不但遠超過平均值(每十萬人
分之8.3),還是居首位國家-澳洲(每十萬人分之3)的4.4倍。
>台灣的嬰幼兒死亡率較他國高出許多,兒少意外致死率也明顯偏高,可見
台灣兒童的人身安全顯然已亮起紅燈。
看完這些統計數字,比起這些先進國家,台灣的大人們為孩子做得真是不夠!
瑞典、荷蘭、丹麥等北歐福利先進國仍是兒童福祉整體表現最佳前3名。
國民所得高不是最主要原因,而是整體社會對「兒童優先」的集體共識,以及政府和其他大人們願意無條件「投資兒童」的政策方向。
兒盟期待未來的新政府能秉持「兒童優先」、「投資未來」的理念,落實建立國家兒少統計資料庫、提供需求與發展導向的兒少福利服務、推動兒少法修訂、增列教育預算幫助弱勢兒童脫貧、建立孕婦與新生兒社區照顧系統、加強幼兒人身安全宣導…等政策。
我們也衷心希望,全天下的兒童都能快樂的長大!
免於戰爭的威脅、免於貧窮的飢餓、免於疾病的摧殘,更免於親人的離棄!
兒童節快樂!!!!
大蝸牛
2008-04-03
www.bigsn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