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之旅

part3 : 歐洲行腳(67~92)

86/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歐洲行腳(阿姆斯特丹_起士工廠)
#坐火車遊歐洲


EC 146火車離開萊茵河(Rhein)畔的埃默里希(Emmerich)德國邊境小鎮,準備進入荷蘭(Nederland)(註)。沿路鄉村風光毫不意外的美,平整的房舍、有風車、牛羊,散落在成片的綠草地上,閒適而平靜。過了荷蘭東部城市阿納姆(Arnhem),離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就不遠了。這趟歐洲火車旅行,算算也度過了三週,在法國由北到南、在義大利由中向北、在瑞士由西到東、在德國由南往北,途中走訪十幾個城鎮,除了規模特色不同的大小教堂,我的相機也收錄了許多獅子的雕像,還有一路邂逅的旅人。這些美麗的臉龐、智慧的眼神和親切的話語,都是這些日子裡,最豐盛的音符。

順利住進比麟阿姆斯特丹王宮(Koninklijk Paleis Amsterdam)的Hotel Die Port Van Cleve四星飯店後,先趕去有起士(cheese)鎮稱號的阿爾克馬爾(Alkmaar),可惜晚了一步,市集都在收攤。為了不虛此行,我向一個攤位老闆打聽,他的起士供應來源,表示要去做個採訪。老闆沒有多疑,打了通電話詢問,農場主人聽說有一個台灣來的記者,臨時想做個採訪,立即歡迎我過去農場參觀。於是,我搭上165公車,前去郊區De Klompenhoeve,一座製作起士的小農場,開開眼界。

雖然我謊稱自己是台灣來的雜誌記者,但因此得到一個參觀農場的機會,也真的會在返台後,投稿給雜誌發表圖文,所以也就沒有太過心虛。

【羊奶起士製作過程】
→ 每天擠兩次羊奶,清晨4:00 & 下午6:00。
→ 羊奶放入容器裡,加入催化劑,讓其慢慢凝固。
→ 然後將凝固體剁碎,濾掉多餘的水份。
→ 接著注入溫水,讓起士更加凝固。(這樣做,需反覆好幾次。)
→ 再來就是抽掉所有的水,裝入大小不同的圓形容器裡。
→ 然後擠壓成形,或是原味、或是加入一些香料。
→ 靜置幾小時後,將大小不同的圓形起士塊,放入鹽水中浸泡,加味及抗菌。
浸泡時間也不同,小塊的幾小時,大塊的需要好幾天。
→ 鹽水吸收完,取出放置架上。(上架前,先刷一層防霉、防腐塗料。)
→ 最後放在倉庫晾乾,至少三個月,但每天需翻一翻,以免變形。
→ 依市場需要,再取出銷售。(陳放越久,味道越濃。)


從牧場、採集製成到成品上架,參觀完全套流程,又拿了贈品,這趟真是收穫滿滿。第一次遇見台灣來的訪客,還能將農場故事介紹給亞洲市場,農場主人也覺得很開心。

傍晚獨自站在鄉下的公車亭,前後只有三公尺不到的能見度。幾分鐘後,茫霧中出現模糊的黑影,以為是公車到來,走近眼前竟是農場員工,他騎著棕馬,向我指著前方,告知公車即將進站,不要錯過,不然就沒有班車了。謝過他的熱心,寂寞公路上又剩我一人,這種感覺非常詭異,卻又令我異常興奮。簡直就是宮崎駿《龍貓》動畫電影裡的場景,真不知道待會兒從大霧出現的公車,會不會是……

回到德瓦倫(De Wallen)市區,這裡交會數條運河,藉著各式橋樑連通兩旁道路,老社區的街廓巷弄都很狹窄,除了百年歷史的老教堂(Oude Kerk),許多老式酒吧、餐館都在此聚集。當然,最大的看頭,就是佈滿霓虹招牌的紅燈區(Red-light District)。飄著細雨的夜裡,走在燈紅酒綠的「櫥窗女郎」街衢,時不時就會與買春客擦撞,或是被兜售大麻的零售業者搭訕,此番光怪陸離的場景,是另一種令人驚艷與不安的氛圍。

隔著玻璃窗搔首弄姿的撩人,圖得也只是飽足生活的所需,愛情從不曾在此發生奇蹟,只有潦倒寂寞的尋歡客還存有一絲幻想,在荷包還有點餘溫之前。處在如此聲色迷幻的空間,還好我早就習慣一個人的旅行,膽量有一點、隨機應變也還行,不至於被艷麗舞孃或是毒品小販盯上,擄走同樣寂寞的芳心。

這趟旅程,想尋求的是未來工作的解方,暫時不談情、不說愛。可今晚的躁動,卻讓我陷入渾沌不明的愛情懺悔裡,一張張錯過姻緣的臉龐,並沒有因為歲歲年年的流逝而模糊。不敢表白一直是揮不走的元凶,藉口於沒錢沒車沒房沒臉蛋的現實,但真正畏懼的是無法長相廝守的承諾。

面對熱戀後,要兌現一起過活的恆長久,心難安的我,事業無成前,怕是無緣擇木而棲了……


註:自2020年起,荷蘭政府宣布,依原文正式國名音譯,將國家正名為「尼德蘭」(the Netherlands),不再用「荷蘭」。

(閱讀背景音樂)
Imagine Dragons《Amsterdam》
https://youtu.be/TKtPXO5iEnA


#坐火車遊歐洲

[ top ▲]

---------------------------------------

87/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歐洲行腳(在阿姆斯特丹的感謝)
#坐火車遊歐洲


比起在旅館附近不遠的「福臨門」吃的什錦炒麵充作晚餐,早上在下榻飯店 Die Port Van Cleve裡的自助早餐,更讓我胃口大開。能吃到鹹肉片、培根、火腿、香腸、炒蛋和熱咖啡這樣組合的早餐,是這趟歐洲旅行最大的幸福。

離開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前,要先去逛一下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雖然旁邊緊鄰著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Het Rijksmuseum Amsterdam)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但時間有限,只好先去向大師朝聖。 搭上2號電聯車,穿越層層運河區,來到博物館廣場(Museumplein)。這裡有好幾棟美麗的博物館,附近還有一個偌大的Vondelpark城市公園。與海爭地的荷蘭,還能規劃出這麼大片美麗的綠地公園,真是用心良苦。

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是地上四層、地下一層的展區,空間簡潔樸實不浮誇。購票處與服務櫃台都在B1,參觀動線由這裡開始。如果不瞭解梵谷生平與他的畫作,可以花點時間在二樓瀏覽編年史。鎮館之寶的《向日葵》《麥田群鴨》《海濱的漁船》《雨中的橋》《在亞爾的臥室》等畫作,都可以在三樓跟四樓一窺全貌。其他知名的畫作,像是《星空下的咖啡館》好像被借走到其他的展館,現場並沒有看到。

逛了一圈,買了一點紀念品,坐在一樓咖啡廳小酌一杯卡布奇諾(cappuccino),還來不及細細品味藝術的餘韻,博物館後方公園竟傳來喧囂的躁動。原來是一群示威人群正和警方對峙,除了騎重機的警力維安,還有騎著馬匹的警察阻擋群眾越線。在國外旅行這麼多地方,只有遇過地鐵罷工,從沒見著抗爭的示威人群,這下可真是開了眼界。隨手拍了幾張,發現衝突的狀況更為激烈,趕緊跳上5號電聯車,前往安妮之家(Anne Frank Huis)避避風頭。

剛剛喝了一半的咖啡,我在安妮之家附近的露天咖啡店,再續了一杯。
濃眉大眼的女服務生非常亮麗,但我卻對她右臂上的刺青好奇不已。她顯然注意到我的疑惑,問我認不認識這個中文字刺青的意思,這是她男友幫她挑的字。我想了半秒鐘,微笑地回答:”That is a very beautiful bird.” 等女服務生滿意地離開,我才敢輕嘆,如果告知那個中文是一個「鷄」字,不知道她會不會跟男友翻臉分手?

多采多姿的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街上都是來自各國的觀光客。亞洲臉孔在此處處可見,熱熱鬧鬧地景象,感覺很不像歐洲的其他城市。退房後,將行李先寄放在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Amsterdam Centraal),南下海牙(Den Haag)、鹿特丹(Rotterdam)的火車是下午三點左右,還有點時間瀏覽運河區的街景。

趁尖峰用餐遊客減少的午後,我在一家日本料理店,享用一盤料滿鮮美的生魚片、一碗味噌湯和白飯。好久沒嚐到哇沙咪(wasabi)的嗆鼻滋味,這頓餐吃得很爽快。店裡不忙,兩個在此打工的服務生過來與我攀談。來自大陸北京的高奇(gaogi)和來自長沙的劉慧(vivi),她們都在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eit van Amsterdam)念書。

不同於先前在義大利羅馬遇到來自廣州的曉燕(Swallow),高奇和劉慧對我很友善,不會碰觸兩岸政治敏感議題,反而談的是來此求學目的與未來工作冀望。有著迷人櫻桃嘴、滿臉雀斑的高奇,攻讀電腦程式應用,得知我開了一家網路公司,還想當場應徵。個頭較高,眉清目秀的劉慧念的是商業管理,她則建議我可以在阿姆斯特丹開家分公司。好喔,本來還在為自己公司前景擔憂的我,一下子被熱情鼓勵到感動不已。

離開阿姆斯特丹之前,竟然留下如此美麗的邂逅,旅行的遊記又多了幾頁豐厚的回憶。接下來會在海牙(Den Haag)和鹿特丹(Rotterdam)各停留一小時,走馬看花拍拍照,然後離開荷蘭,前往比利時的布魯塞爾(Bruxelles)。


(閱讀背景音樂)
Martin Hurkens《You Raise me Up 你鼓舞了我》
https://youtu.be/4RojlDwD07I


#坐火車遊歐洲

[ top ▲]

---------------------------------------

88/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歐洲行腳(比利時泡湯)
#坐火車遊歐洲


抵達比利時(Belgium)首都布魯塞爾(Bruxelles),天空下起小雨。
在德國科隆和Noah分別時,他介紹住在布魯塞爾西北方根特(Gent)城市的朋友給我認識。他們是一對情侶Bart & Mariam,很樂意招待我過夜,帶我四處逛逛。看看轉車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我先在布魯塞爾中央車站(Bruxelles-Central)附近繞繞。

車站前方是布魯塞爾大廣場(Grand-Place),廣場周邊有市政廳和好幾棟裝飾細緻的老建築,除了保留十四世紀以來的歷史樣貌,外觀都維護得相當完美,據說陽光灑落廣場時,塗有金漆的建築群就會閃閃發光,難怪法國文豪雨果會認為布魯塞爾大廣場是全歐洲最美的廣場。可惜在細雨中,看不出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大廣場有多美麗,此刻倒是有幾分寂寞蒼白的韻味。廣場另一旁是藝術之丘(Mont des Arts),常登上旅遊雜誌的景點報時鐘(Carillon of the Mont des Arts)就在人車通行的建築拱門上方,整點都會有音樂報時。至於最著名的「尿尿小童」,則是在附近一棟建築的轉角處,若不是聚集著觀光客猛拍照,匆匆走過還不容易察覺呢!

順利在根特車站(Gent-Sint-Pieters)門口與Bart & Mariam相見歡。
不論外型、身高、穿著打扮,三十歲出頭的Bart & Mariam簡直就是平面雜誌常見的模特兒。Bart 是汽車機械工程師,Mariam是小學老師,兩人選擇留職停薪一年,攜手環遊亞洲十二個國家,他倆上週才返回比利時,準備下個月復職。對他們來說,利用一年的時間休養生息,去體驗不同文化的生活環境,絕對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百聞不如一見」這個觀點我也蠻認同,來歐洲之前,我也曾在美國待了一個多月,從西岸一路橫越美國內地到東岸。(註) 鄰近台灣的幾個家也都去過,實實在在的身體力行,開闊人生視野。大概是基於對旅行的共同熱愛,雖是與Bart & Mariam初相識,但很快就能聊得開懷,彷彿已是多年好友。他們先帶我在附近的一家老咖啡館Mokobon koffie喝杯熱咖啡取取暖,順便瞭解一下我的需求,有沒有特別要看的景點。然後便開著車,帶我回到他們的住宿。

他們在市區租了一棟公寓,雖然面積狹長窄小,但一到四樓都是他們的,裝修布置的非常溫馨又頗具科技感。每層樓梯都暗置感應燈,夜裡上下樓不怕找不到開關。Bart & Mariam把四樓主臥讓給我,舒適的木床面對著斜屋頂的天窗,夜裡有滿天的星星相伴。他倆睡在三樓的客房,二樓是Bart的書房兼工作間,一樓則是客廳和餐廚。晚餐直接在家裡享用,Bart & Mariam準備了簡單的培根生菜沙拉、比利時薯條、肉醬麵和微波加熱的碳烤豬肋排。家常菜可口,但印象最深刻的是酒。等待晚餐前,先來一款口感濃郁又滑順的雪莉酒。開飯後,又換了兩款不同年份的紅酒,飯後還有櫻桃香甜酒當作餐後酒。最後坐在客廳聊天,品嚐道地的比利時巧克力外,再喝了一款威士忌。

還好酒量還行,整晚把酒言歡後,一夜好眠,沒有耽誤第二天的行程。
根特(Gent)是一個古老的小城,Bart & Mariam開著車,帶我在小雨中瀏覽老城區。先去天主教根特教區的聖巴夫主教座堂(Sint-Baafskathedraal)看看,接著在曾用作戰時瞭望塔的根特鐘樓(Het Belfort van Gent)繞一圈,還有著名地標的聖尼閣老教堂(Sint-Niklaaskerk),然後從已超過好幾個世紀的Vleeshuis老橋,越過利斯河(Leie),在Kraanlei碼頭區晃晃,看看中世紀遺留至今的幾棟巴洛克風格老建築,最後去伯爵城堡(Gravensteen)。一個早上在老城區閒晃,彷彿穿越了時空,回到中世紀時代。最大的感慨是,根特老城區的教堂、城堡四周環境都很寬敞,適合民眾漫步。周邊沒有緊鄰的現代化高樓,只有露天咖啡座區。台北幾座著名廟宇的天際線,幾乎都被大樓圍繞遮蔽,周邊也是商店攤商林立,熱熱鬧鬧的。兩地有著極為不同的文化樣貌,我卻偏愛這般保有寧靜空間的規劃。

午餐在Bric En Brac Restaurant餐館,Bart & Mariam推薦我吃熟兔肉餐,Bart自己點一盤生兔肉餐,Mariam則是點鮪魚餐,還點了道地的比利時啤酒助興。生平第一次吃兔肉,就在比利時的根特,味道其實還不錯。餐敘間,Mariam提到比利時的泡湯要比日本還古老、還有特色,剛好今天是每週唯一的男女共湯日,她邀請我一起去泡湯。面對金髮碧眼大美女的盛情邀約,再看著她男友一副看好戲的德性,猶豫半响的我問道:「還有沒有其他選擇?」於是我們去戲院,看了一部好電影《寂寞城市 Things You Can Tell Just by Looking at Her》。

回到布魯塞爾,謝過Bart & Mariam的款待,及時趕上前往倫敦的歐洲之星(Eurostar)火車。雖然有點懊惱沒能與大美女一起共湯,但講述不同職業的五位女人的都會故事Things You Can Tell Just by Looking at Her這部戲,還有匆匆邂逅的友情,卻讓我在穿越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隧道的車廂裡,玩味再三。

寂寞,使人發現自己。


(註) 旅行故事紀錄在|044 ~|066 橫越美國《一個人住的小日子》,有興趣的讀友,請翻閱查詢,謝謝。

(閱讀背景音樂)
Natalie Imbruglia《Torn》
https://youtu.be/VV1XWJN3nJo


#坐火車遊歐洲

[ top ▲]

---------------------------------------

89/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歐洲行腳(倫敦-我來了)
#坐火車遊歐洲


昨晚從比利時-布魯塞爾搭乘歐洲之星(Eurostar)抵達倫敦-聖潘克拉斯車站(St. Pancras International)後,就先到旁邊的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看看能不能穿越《哈利波特》的9¾月台石牆,趕上前往霍格華滋魔法學院的火車?可惜我終究是麻瓜(Muggle),找不到門路,只能默默地在車站附近不遠的哈靈佛德酒店(Harlingford Hotel)先辦理入住。

飯店小而美,離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及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很近,但有點受寒的我,直接從地鐵羅素廣場站(Russell Square),搭乘皮卡迪利線(Piccadilly line),到萊斯特廣場(Leicester Square)附近的中國城(Chinatown)喝一碗酸辣湯。雖然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倫敦,但搭乘地鐵完全沒問題,比起先前在其他國家來得放心,大概是因為比較熟悉英文,又曾在美國住過一段時間,感覺輕鬆自在許多。

今早在飯店享用早餐,然後出發去倫敦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跟昨晚同樣的地鐵路線,多坐幾站到南肯辛頓(South Kensington)下車,不到五分鐘的步行,就來到從小夢想能到此一遊,驗證《大英自然史博物館》書上種種描述的自然史博物館。當然是要來看恐龍,但是館內還有好多值得親眼目睹的展示物,值得讓我在此耗上大半天的時間。

雖然館藏恐龍化石與種類沒有我在美國的歷史博物館看到的多,但是自然史博物館包括植物、昆蟲、礦物、古生物和動物五大主題上萬件的標本物品,還是看得眼花撩亂、眼界大開。拍了好幾張雄踞在中央大廳的梁龍(Diplodocus)完整骨架,我在館內的餐廳享用午餐。這趟歐洲火車旅行,走過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荷蘭、比利時,英國倫敦是最後一站,路線經過中、西、南等歐洲國家,短短一個月時間走訪文化特色各不相同的城鎮,實在太過匆匆。台灣俗話常說:「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還好一路上邂逅到許多有趣的朋友,豐富了這趟歐洲旅程的深度。看來,不論走到哪裡旅行,「人」都是刻畫回憶最重要的元素,遠比各式各樣的教堂、鐘樓、拱門、雕像、街景、美食還要憶難忘。

在五點半打烊前,買足了紀念品,才意猶未盡地離開自然史博物館。
搭乘地鐵搭Piccadilly線,在綠園(Green Park)轉Jubilee線(倫敦最新的地鐵線),坐到西敏站(Westminster)。出站後,立即可以看見倫敦古老地標大本鐘(Big Ben)。趁天色還沒暗沉,繞了一圈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拍拍照,然後走過西敏橋(Westminster Bridge),電影中若有倫敦市區的畫面,幾乎都會帶到這座古老拱橋。下橋後,經過倫敦水族館(SEA LIFE Centre London Aquarium),就來到倫敦之眼(London Eye)的跟前。這座號稱世界最高的瞭望摩天輪,票價可不便宜。花一千多元台幣,耗上30分鐘時間慢慢轉,要我獨自一人瀏覽泰晤士河(River Thames)的兩岸暮色風光,這樣的心情是很折磨人的,等以後有伴再來搭乘吧!晚上去倫敦西區(West End of London)逛逛聚集音樂劇表演的劇院街區,感受一下充滿高級餐廳、精品店、酒吧等個性文化的倫敦夜生活。不過,晚餐還是在中國城隨便吃點熱食,比較便宜。

明天會與Regina和Jo Jo碰面,她們是我在巴黎認識的台灣女孩(註),兩人都在倫敦唸書,卻和我在巴黎邂逅,然後等我繞了六個國家、十多個城市之後,再來到倫敦重逢,這真是此趟歐洲旅行最有趣的一段緣分哪!我們要去格林威治(Greenwich),看看跨越將地球時間分為兩半的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會不會發生甚麼時空錯亂的異象?


(註) 在巴黎鐵塔與Regina和Jo Jo兩人初相識得故事紀錄在07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歐洲行腳 (巴黎-3)

(閱讀背景音樂)
Pet Shop Boys《West End Girls》
https://youtu.be/p3j2NYZ8FKs

#坐火車遊歐洲


[ top ▲]

---------------------------------------

90/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歐洲行腳(倫敦-Notting Hill)
倫敦_ 跨越子午線
#坐火車遊歐洲


一早,換了兩條地鐵路線,來到了諾丁丘(Notting Hill)。 坐在1999年電影《新娘百分百 Notting Hill》書店場景附近的咖啡館,等候佳人的到來。當然不是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而是此趟歐洲旅行第二天在巴黎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上認識的兩位台灣女孩,Regina和Jo Jo。今天,我們要去格林威治(Greenwich)和柯芬園(Covent Garden)一日遊。

諾丁丘是一個漂亮的住商混合社區,許多五顏六色的英式風格磚牆建築,構成一條條美麗的街景線,周末人聲鼎沸的波多貝羅路市集(Portobello Road Market)就近在咫尺。不過今天是平日,所以這一區的氛圍,倒是挺寧靜的,在這有點陰晴的早晨,給了我一個旅遊的好心情。

十點左右,Regina和Jo Jo搭乘地鐵來到諾丁丘。
相隔近一個月沒見,兩人看到我的容貌都傻眼了:「你怎麼了?瘦了一大圈?」
自助旅行的花費一切從簡,平時早餐都在飯店吃到飽,旅途參觀多半都是步行,午餐就隨便解決,常常是硬麵包配著醃肉,喝杯熱咖啡就搞定。晚餐偶爾會花點錢吃一頓地方菜,宵夜幾乎沒有。

「難怪會瘦。」「一個月瘦五公斤,真好。」「今天不能吃得太寒酸喔!」有來自家鄉的朋友作伴,說著同樣的語言,即使七嘴八舌嘰哩呱啦的,心情卻好嗨,突然好喜歡這種「親不親故鄉人」的熱鬧。

滿懷蕩漾春心,跟著兩位開心女孩離開《新娘百分百》的場景,搭了一段地鐵,再換乘雙層巴士,一個小時後,我們來到歷史古鎮格林威治(Greenwich)。還沒走上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碩大蒼白、十二根觸手指向天際的千禧巨蛋(The O2)就在不遠處。位於倫敦東南方、泰晤士河(River Thames)南岸的格林威治區是一個皇家自治市(Royal Borough of Greenwich)。雖然小學課本上的認識,格林威治是以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標準點聞名於世,但來到丘頂,才知道這裡竟有國家海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詳述英國的航海歷史、展示許多稀有的航海文物。

英國國王查理二世於1675年建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目的不是在探索宇宙星際、尋找外星文明,而是在為船艦的航海方向與安全做導航。

館內還是以星象觀測的史蹟介紹為主,有些少見的東西頗為有趣,像是報時球(time ball)。每天在下午一點,一顆木製或金屬製的大球就會落下,讓跑船的水手們校正他們的航海鐘。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在元旦跨年時,總是會落下來的那顆亮球,大概就是延伸這個概念。

大部分觀光客都不會買票進入天文館內參觀,到此一遊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橫跨天文台的0度經線,也就是將地球劃分東西兩半的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 上打卡拍照。坦白說,這裡的景觀規劃十分樸實,若不是因為中間這一條線太重要,這片裝置在地磚上窄窄細長的金屬板子,還真的會讓人不經意地就踩踏而過。等觀光客離去,我們也不免俗的在線上拍照,一腳踏在東半球、一腳落在西半球,感覺很像時間的巨人。可惜地板上刻畫的城市沒有台灣,最近的地方在香港,也算留了個歷史紀念。

「子」為正北、「午」為正南,從北極到南極拉起的線,就叫子午線,也就是地理上的經線。十八世紀初,世界各國同意將通過格林威治這裡的經線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0度起點,訂定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reenwich Mean Time,GMT)。至於國際換日線在那兒?這就要繞180度,到地球的另一端,大約在太平洋上,那頭才是時間的終點與起點,最早慶祝跨年的所在。

吸收了豐沛的時間知識,我們的五臟廟也開始敲鐘了。午後兩點,來到柯芬園 (Covent Garden)。選了一間質感還不賴的小餐館,開啟我們三人的八卦閒聊。由百年古老的傳統市場蛻變為眾多商品市集的柯芬園是一個很好逛、很好買、很好吃、很有看頭的熱鬧地方。大街小巷都是爭奇鬥艷的特色店家與精品集散地,廣場上不乏街頭藝人的表演,還可以瀏覽來自各國的過往遊客,形形色色的百態人生。

Regina和Jo Jo佩服我能夠獨自搭火車環遊歐洲多國,途中遇到的人事物經歷也讓她們嘖嘖稱奇,直呼自己沒有那樣的旅遊膽量。但對我來說,法、義、瑞、德、荷、比繞了一圈,來到英國與她們兩人重逢,才是這趟旅行最美妙的經驗。同為獨在異鄉為異客的遊子,我們相識不深,卻可以完全釋放開懷,無所不談。從我的旅途見聞、她倆的碩士學業,聊到彼此的感情生活,未來的工作期許…交淺言深的情誼,就在杯觥交錯間,濃郁芬芳且溫暖滿心。


(閱讀背景音樂)
Lionel Richie 《Say You, Say Me》
https://youtu.be/skQWVrxhe94


#坐火車遊歐洲


[ top ▲]

---------------------------------------

91/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歐洲行腳(倫敦-3)
倫敦_公園之旅
#坐火車遊歐洲


今天逛公園。
早餐後,從距離旅店最遠的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開始。為了要看11:00的皇家衛兵交接儀式(Changing Of The Guard),我要在10:30管制前趕到現場,不然就擠不進去。

紅色短上衣軍服、黑色熊皮帽,英國皇家衛隊的衣著舉世聞名。約莫45分鐘的交接儀式比起台灣中正紀念堂衛兵交接,規模盛大很多。但我最感興趣的是他們的大頭帽,聽說已經有200年歷史,象徵英國強盛軍力的熊皮高帽子,在動物保護組織不斷的抗議下,自2011年開始,就不再使用野生黑熊的毛皮來製作帽子,而是改用人造皮草來代替。可惜白金漢宮附近沒有攤商,可以順手買頂熊皮帽子當作紀念品。

湊完熱鬧,在周邊的綠園(Green Park)、白金漢宮花園(Buckingham Palace Garden)、聖詹姆斯公園(St James's Park)逛了一圈,再穿過威靈頓拱門(Wellington Arch),前往一條大道相隔的海德公園(Hyde Park)。

海德公園是英國皇家的大花園,幾世紀來,這裡發生過一些抗議示威鬥毆等衝突、群眾政治集會的演說和辯論,但也是大型活動的主場地,像是1851年的萬國工業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在此舉辦、1969年滾石樂團(Rolling Stones)在此首度演唱。瀏覽完公園內幾座雕像和紀念碑,我順著馬兒行走的步道,越過長水湖(The Long Water)來到肯辛頓公園(Kensington Gardens)。

來到一樣是皇家御用公園的肯辛頓公園,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去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看看黛安娜王妃的故居。
黛安娜王妃(Diana, Princess of Wales,1961/7/1~1997/8/31)

我很喜歡戴安娜王妃。
曾經很認真地尋找俏麗短髮、深邃雙眼、形貌相似的女子,不論是學生時代參加無數場次的大學聯誼,還是在社會工作時參加的幾次相親活動,都偶有遇之。雖然能夠完美復刻戴安娜王妃近乎180公分、耀眼風采的沒有,但能結識相似條件且亮麗的大美女,也算是得到了一絲絲的幸福。

印象中,有兩人是這樣的氣質。
蘇伊是大學時期小一屆的學妹。170公分的蘇伊,來自南台灣第一學府,曾是儀隊隊長。跟她真正開始熟識,是遲於大四時,我在她們班上修的一門管理學課。我的位子在她正後方,這一學期是我大學四年來,唯一沒蹺課的班。雖然知道她已有一位別系相好的男友,但畢業前,能有機會和蟬聯三屆的系花學妹一起上課、一起下課、一起散步回住處(註),大學生活也算有了美麗的句點。

佩玲是在某一家藝術出版社認識的文字編輯。也是170公分高的佩玲,舉手投足都很有韻味,我最喜歡趁午休快結束的時候打電話給她,雖然常常得到她的咒罵回應,但聽著她剛睡醒時的慵懶嗲聲,我寧可繼續犯賤地打擾,也不想錯過這份甜。相識一年後,她便與剛退伍回來的男友計畫婚禮,婚前佩玲請我大吃一頓,感謝我這一年帶給她的種種驚喜,陪伴她孤單無聊的日常作息。那頓大餐,是我這一生最無口感的佳餚,心裡全是祝福的淚水。

追念心中永遠的戴安娜王妃後,搭一段地鐵,來到貝克街站(Baker Street)。
最後要去逛的大公園是攝政公園(The Regent's Park)。但進入公園前,先到地鐵站附近的福爾摩斯紀念館(The Sherlock Holmes Museum)感受一下大師的推理智慧。隔一條街的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 London)就不去了,我對名人變成蠟像這件事沒啥興趣,倒是300公尺遠的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吸引我的目光。既然還不是很確定,公司結束營業後該何去何從,不如來這裡唸個商學碩士,補一補自己不足的經營管理知識。

原來攝政公園內,竟然還有一所倫敦攝政大學(Regent's University London),這個學校也太幸福了吧,既然被這麼美麗的綠地公園環繞,上課無聊可以去旁邊的湖泊划舟,或是和水鳥一起嬉戲,而且還有運動中心可以發洩體力,這個公園實在太讚了。

其實今天逛的綠園、白金漢宮花園、聖詹姆斯公園、海德公園、肯辛頓公園和這片綠油油的攝政公園都跟英國皇家關係密切,早年也許有嚴格禁令,但現在都開放給一般人踏青,讓繁忙大都會有個芬多精充滿的小森林可以喘息,真好、真好!!

攝政公園向北走,竟然就是倫敦動物園(London Zoo),讓我又驚又喜!可惜只開放到下午四點,我抵達門口時,已經過了三十分鐘,無緣進園一睹這座1824年就開幕,當今世上最古老的動物園。雖然有些遺憾,但要去Camden Town站搭地鐵時,意外發現這裡竟然有許多色彩豐富的店家。翻看旅遊地圖才知這裡就是康登鎮(Camden Town),她的地位有點類似台北的西門町。想走高尚奢華路線的,會去信義商圈。想看一些年輕流行文化,就要到西門町走走,康登鎮就是相似的概念。

這裡有許多咖啡館、酒吧、音樂餐廳、小劇場和市集。各種潮流衣服帽子、穿戴飾品配件,或是花樣繁多的流行商品,都可以在這裡血拚。旅遊指南說,康登鎮是倫敦反文化的世外桃源,熱鬧的夜生活不輸給倫敦劇院區。難怪街上處處可見裝扮鮮豔、奇裝異服,或是龐克造型的青少年。這裡的氣氛雖然活潑,但路上也有一些眼神詭異的老白會盯著我瞧,看來我這樣一個亞洲來的外地人,不宜獨自在這裡瞎逛太久。

明天傍晚班機離開倫敦,就要結束這一個月的歐洲火車之旅。
倫敦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好玩,這趟行程安排的停留時間太短,今後要再來幾次才夠味。
夜裡再去一趟倫敦劇院區走走、又去中國城喝碗酸辣湯、在音樂酒吧喝了一杯調酒,才意猶未盡地返回旅店。

回想過去累了一個月的旅行,雖然途中時時懷疑自己不夠踏實的腳步,卻很高興終究實現了這趟旅行。「Only do what your heart tells you. 跟隨你的心之所嚮」在倫敦最後一夜的此刻,戴安娜王妃的人生格言,給了我一個安穩入眠的慰藉。


(註) 與學妹蘇伊的故事,收錄在028|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中時光

(閱讀背景音樂)
Elton John《Lady Diana - Candle in the wind(Goodbye Englands rose)
https://youtu.be/OefdqK3jKi0


#坐火車遊歐洲


[ top ▲]

---------------------------------------

92/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歐洲行腳(倫敦_台北)
倫敦_小雨來得正是時候
#坐火車遊歐洲


下午5:30,BA25英國航空的班機回台北。從旅館離開,走到國王十字(King's Cross St. Pancras)地鐵站,搭Piccadilly線,一個小時左右,就可直達希斯洛機場(Heathrow Airport)。算算時間,大概下午二點半前搭上地鐵,應該還來得及趕到機場辦理登機手續,這樣我就還有四個小時可以待在倫敦市區。

時間算好,早餐後先辦退房,然後在國王十字地鐵站寄放好行李,趁藍天白雲的好天氣,去倫敦塔橋(Tower Bridge)逛逛,來了倫敦幾天,都還沒有機會看看這座橋。

從塔丘地鐵站(Tower Hill Underground Station)出來,走一小段路,就可以看到橫跨泰晤士河、全長244公尺、優雅又壯觀的倫敦塔橋(Tower Bridge)。這座塔橋,也是一個博物館。購票即可進入塔橋內部,跟著參觀動線,瞭解建造緣起與過程、施工場景以及開啟塔橋讓船隻通過的方式。但逛了一圈,我才搞懂,小時候唱的英文兒歌《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倫敦鐵橋垮下來》,垮下來的並不是眼前這座塔橋。

歌詞裡的”London Bridge”在一公里遠的泰晤士河上游。雙線車道、箱形樑橋(Box girder bridge)的”London Bridge倫敦橋” 與單線車道、維多利亞時代新哥德式建築的” Tower Bridge倫敦塔橋”,唯一相同的的地方,就是橋上左右留給行人的步道都很寬,非常注重行人的路權。

這趟歐洲旅行,許多大城市都有河川伴隨,巴黎有塞納河(Seine)、羅馬有台伯河(Tiber)、科隆有萊茵河(Rhine)、倫敦有泰晤士河(Thames)…河川蘊育著不僅是生命,更多的是流傳街坊的大城小調,為城市歷史添增豐富的色彩。我站在橋上,遠眺兩岸的倫敦市容,兒時喜愛的《怪盜 亞森羅蘋》彷彿就在眼前上演。

時間還夠,來回走了一趟倫敦塔橋,在附近的小咖啡店簡單用餐,寫寫隨記。
回想過去這一個月來的行腳,多年期待的歐洲初體驗,竟然就這樣匆匆走過了七個國家,忽然覺得好不真實!

短暫幾天的倫敦旅行,其實還蠻自在的。相較前幾周在其他歐洲國家,因為比較好掌握語言,自己搭車、點餐、瞎逛、購物都很輕鬆。可惜時間有限,沒能去附近的牛津(Oxford)、劍橋(Cambridge)走走,北方的愛丁堡(Edinburgh)也很想去瞧瞧。旅行就是這樣貪心,總想在有限的時間,再多看一些城鎮風光與景點、充滿宗教故事的古老教堂、藝術風格多樣的老建築、便利連通各國的火車,還有一路上萍水相逢的朋友們。

這一趟歐洲旅行,出發是為了到異鄉透透氣。結束經營兩年的網路公司,還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就在歐洲晃出了打算在此長住的念頭。回去台灣,沒有新工作銜接,一切重新開始,不如留下來念書,或是經營一個小生意,過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活…這樣想像的確有些不切實際, 卻是即將結束這趟旅行,依依不捨的猶豫。

至今旅行過亞洲、北美和幾個歐洲國家,但對於印在旅遊日記封面的這句「瞭解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旅行」,我卻依然還沒能悟出道理呢!

聽完Rod Stewart《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該是跟倫敦道別的時刻了。
老天應景地灑上綿綿細雨,在我離開咖啡館,前往希斯洛機場的路上。
歐洲,我會再回來的。


(閱讀背景音樂)
Rod Stewart《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
https://youtu.be/2oX2FSv4Rys


[ top ▲]


●歐洲行腳67~92 記錄完結●
二十六篇的「歐洲行腳」(067~092)已經全部記載完。
預計要寫一百篇的【一個人住的小日子】,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第一階段《馬祖歲月》(001~013)、第二階段《台中時光》(014~029)、第三階段《異鄉之旅》(030~092)、第四階段《台北窩居》(093~100)。
第三階段的《異鄉之旅》又分「曾經有個家在舊金山」「橫越美國」「歐洲行腳」三個時期,目前已將記述坐火車遊歐洲七個國家的「歐洲行腳」完成。 接下來要展開的八篇是最後一個階段《台北窩居》,記述在台北的生活感想。


請接續看最後一個段落:【台北窩居】

---------------------------------------
#坐火車遊歐洲

歐洲行腳: 【67~77】 【78~85】 【86~92】

[ top ▲]

---------------------------------------

曾經有個家在舊金山橫越美國歐洲行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