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窩居

93/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北窩居


從捷運站走出,沿著一排高聳的樟樹,漫步回到公寓,已是這陣子的生活日常。自從上個月初搬進這棟七層樓高的老公寓,紊亂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

這棟七層樓的套房式電梯公寓,鄰近捷運站,附近有便利超商、簡餐店和一家連鎖速食店,一日三餐都不成問題。一樓租給商家,二至四層是坪數較小的套房,住戶相對較多,但房客並不複雜。五至七樓是大套房,住戶較少,居住環境還算安靜舒適。整棟公寓雖然已有二十幾年的歷史,但設施都還蠻牢靠,公共空間也沒有雜亂的堆積物。我自己一人獨自住在六樓的最後一間,多了一個視野不錯的落地窗。

除了浴室和只能用電爐的小廚房,套房室內並沒有隔間。我用兩個KLEPPSTAD白色滑門衣櫃作為睡床與小客廳的分隔牆櫃子的背面緊貼著一個深灰色的KLIPPAN雙人座沙發,一台超過十年歷史的SONY BRAVIA四十吋電視正面著沙發,相隔1.5公尺的距離,剛好可以放一張小圓桌。夜裡躺在沙發上看球賽,正好可以放上一罐啤酒和配酒零食。

進門左邊靠牆先是三座200公分高的BILLY白色書櫃,塞滿所有的書籍和資料夾。書櫃旁是兩張140公分寬的米色橡木工作桌,電腦、繪圖板、筆電擺放外,還有足夠的桌面空間可以作畫。工作桌一角鄰近落地窗,沒靈感、沒動力的時候,我便會轉過椅子,面向窗外,讓視線失焦在遠方的景物。雨季的時候,我常會凝視佈滿雨水的玻璃窗,隨著緩緩滑落的雨珠,沉浸在美麗的幻境中。

進門右邊放著一張四人座的工業風原色實木餐桌,經過冰箱和乾糧收納櫃,就是小廚房。通常在周末假日裡,我會料理簡單的二菜一湯,飽足平凡而充實的日子。如果真的想找人聊聊,這張小餐桌,便是最佳的食堂,保證賓主都盡歡。

朋友問我為何不直接搬回老家,這樣又可省錢,照顧爸媽也方便?

要把現在好不容易就定位的二十坪家具雜物搬回爸媽家,再怎麼斷捨離,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到。而且,當初遠離原生家庭,為得就是圖一份寧靜,不想再介入他們永無休止的爭吵中。即使現在老爸身體健康已經非常衰弱,老媽也沒省下跟他鬥嘴的心念。他們這輩子的夫妻情分早已磨滅,孩子們能脫離的,就沒有想再搬回去同住。搬至老家附近,就近照顧,已是我最大的妥協極限,至少租約兩年內,我要保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寧靜小世界。

趁著兩年時光,也想想,家,究竟該是什麼樣子。


(閱讀背景音樂)
Phil Collins《 I Wish It Would Rain Down》
https://youtu.be/vZAkqukvfSE



[ top ▲]

---------------------------------------

94/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北窩居


好友Alisa即將前往倫敦出差兩週,這是她第一次造訪這座歐洲城市,知道我在倫敦待過,因此想打聽好玩的景點,順便參觀我的新居。

原本我們計畫在附近享用一頓簡餐,然而突如其來的大雨阻礙了我們的計畫。於是在全聯超市購買食材,回到我的新居,一起煮個美味小火鍋。

年歲上,Alisa小我一輪,算算我們已有十年的好交情。最初兩年,我們是公司的同事,分屬不同的部門,當時的互動並不多。直到她離職後,在一次同事聚餐上,我們才開啟了共同的話題,原來在電影和旅遊,我們有相似的偏好。

也喜歡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的Alisa總是頂著俏麗的赫本頭,搭上簡潔俐落的褲裝,Alisa給人的感覺就是冷靜、智慧、很專業。然而,她其實是有點迷糊的,也有點大辣辣,對細節不是很在意。比如說,火鍋熬煮湯底的白菜,應該是用大白菜,她卻隨手挑了一把小白菜,還很不解地問我:「不都是白菜嗎?」

除了勸我回收至少一坪的舊物之外,Alisa對我的室內布置非常滿意。特別是善用兩個衣櫃和一排收納矮櫃,巧妙地隔出睡床區、沙發電視區和餐桌區。雖然邊間的租金比其他房貴了一點,但因此得到一面落地窗,Alisa覺得這個代價非常划算。飯後,她坐在落地窗前,凝視城市的夜色。書桌燈的光影在她臉龐上畫出一道美麗的輪廓,讓我不禁放下手邊滿是洗潔精泡沫的碗筷,偷偷地看著她難得柔和的氣質。

結婚一年便結束婚姻的Alisa,這幾年的生活重心都放在工作上。曾經她也期盼能與另一半建立家庭、共同成長、分享生活中的甘苦喜樂。但突然介入的第三者,毀壞了愛與信任,只能黯然了斷婚姻。現在對於自組家庭的想念已經不再憧憬,努力掙錢儲蓄,達成50歲就能退休的目標,才是Alisa最在意的事。

趕在最後一班捷運到來前,送走Alisa。聽完我的經驗談,Alisa對倫敦已經有了一些概念,擬定了幾個必遊景點。但整晚閒聊,她更喜歡我這間小屋,要求我留把鑰匙給她,當我出國不在家的時候,可以過來窩居幾日。她說:「就當作是提供朋友,想要獨居幾日的B&B。」

夜裡,我坐在落地窗前,等待瞌睡蟲上門。
恢復單身後,為了堅持在50歲能夠財富自由,享受退休人生,這些年都在跑業務的 Alisa,生活也是挺不容易的。儘管談笑間,她刻意顯現著自信,但我能夠感受到她內心深處的那份孤獨。在她心力交瘁的時候,這種孤獨感常常會襲擊她,讓她感到像是一個遺落在世界角落的人。

我懂。是因為,我亦是如此。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閱讀背景音樂)
Elton John《You Gotta Love Someone》
https://youtu.be/tXiLnwKKQb0


[ top ▲]

---------------------------------------

95/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北窩居


其實,不旅行的日子,也每天在旅行。
選擇離捷運站不到三分鐘步行距離的租屋公寓,圖的就是隨時可以搭乘捷運,方便不再騎機車、開車的日常行腳。

年輕時候的旅行,常常說走就走。但總是走得太快,而忘了為什麼要出發。
『瞭解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旅行』是我筆記本上的座右銘,但去過30幾個國家後,才明白不論是探詢未知的城鎮、追尋刺激的挑戰,還是賞遍沿途的美景,旅行上遇見的人,才是讓我眼界大開的收穫。

同樣的疑問,在不同膚色語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生價值觀、不同感情需求下,投射回來的情緒與看法,絕對都是超乎自己的認知。而引領我去「遇見」這些豐富的人生,最便利的方式,就是靠捷運(地鐵)。

假日窩居覺得悶了,想出去透透氣,我便會搭上捷運,順著縱橫的路線,隨意遊走在台北與新北市之間。對一個土生土長的老台北人,景點的誘因不再,但隱藏在大街小巷內的個性商店、美食小吃、翻新老房,這些地方是會讓我停下腳步的。 包含台北與新北市的大台北地區捷運路線,目前大約有6條主線。

淡水信義線、板南線、中和新蘆線、文湖線、松山新店線、新北環狀線,再加上新北投支線、淡海輕軌、安坑輕軌,還有往桃園機場的捷運,依靠捷運的一日旅行圈範圍,已經蠻方便了。如果,萬大線、三鶯線、民生汐止線及環狀線東/北/南段線能儘早陸續完工,大台北的捷運網就非常完善了。

在國外大城市自助旅行時,我也常使用捷運(地鐵)。
東京(8,547 km²)的鐵路系統就很驚人,算算有20多條地鐵線和6條JR線,方便市民及觀光客四處趴趴走。倫敦(1,738 km²)的地鐵也有11條之多,幾次去倫敦,每天我都靠地鐵去各景點漫遊。巴黎(2,845 km²)地鐵也很密集,南來北往加總起來約有16條。紐約(11,875 km²)的地鐵最複雜,主要運行路線就多達24條。所以,相對於各大城市的規模,大台北地區(1,140 km²)目前的捷運系統算是及格,至少方便我的隨興行走。

像是上週六,我一早便搭上前往桃園的機場快捷,跑去Xpark水族館逛逛。
當機場捷運停靠在桃園機場時,出國旅行的渴望瞬間湧現,好想隨著一群群拖著行李箱的旅人一起下車。疫情前,父親過世,旅行的計畫因而中斷。接著便遇上長達三年的疫情管制,出國的意願也隨之降低。現在,母親的身體健康也不宜遠行,所以暫時也沒有規劃出國的行程。

即便如此,整個早上待在奇異水族世界的空間裡,看著各式各樣美麗的魚群在水中優雅地游走,連日緊繃的心情也得到了紓解。我想,旅行的意義真的不在於形式,而是讓心,獲得滋潤,不至於過早枯槁。

也才有勇氣,繼續未盡的人生旅途。

(閱讀背景音樂)
Calum Scott《You Are The Reason》
https://youtu.be/vz0PgVR8KhQ


[ top ▲]

---------------------------------------

96/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北窩居


一個人住在單身公寓的感覺,有點像是大學時期住宿生活的延續。
大二開始,搬出校舍後,就在學校附近的出租公寓,找到一個還算舒適的小套房。接後三年的學期,每天都騎著90cc的二手摩托上下學,生活過得簡單而規律。現在的日常生活,雖然多了打工賺錢的現實需求與壓力,交通工具也換成捷運和雙腳,但是一個人住的樂趣,依然不減。

回到家,關上門,整個空間就只屬於自己。

不做創作的時候,窩在沙發上放懶。滑手機、看影片、閱讀短文,或是打開電視,在Netflix找些美劇來追。除了這些和自己獨處的悠閒時光,還有一項樂趣,偶爾也會讓我開啟內心的小劇場。那就是來自左鄰右舍的聲響,尤其在夜深人靜的午夜。 像是有一晚,大約深夜11點半左右,樓下傳來紛擾的人聲。

正窩在沙發上看劇的我,聽到人聲中還夾雜著警察的關切,好奇心湧上,於是將電視關靜音,湊耳至窗邊,跟著嘈雜耗了十幾分鐘。事件大致是,樓下住戶大姊發現自己的房間疑似被人闖入,因為房門密碼鎖失靈,無法打開。經由保全人員檢測,發現密碼在最近有被更換過,樓下住戶大姊才恍神過來,重新輸入密碼。打開房門,警察大人隨之進入室內,沒有發現任何強行侵入的跡象,東西也沒有遺失。現場一度安靜幾秒,以為只是失憶造成的虛驚,樓下住戶大姊卻仍堅持自家有被入侵。最後,警察做好紀錄,表示會再來巡邏,才結束這一幕的騷動。

還有一位大叔,在滿月的時候,會在半夜高歌。幾乎都是民歌時期的老歌,像是《鄉間的小路》《捉泥鳅》《阿美阿美》《散場電影》《歸去來兮》等等。還好略帶點煙嗓的歌喉不錯,兩三首唱完,他就不再打擾鄰居。

我向管理員打聽,才知他們都是老住戶。
那位大叔確定不是狼人,那位大姊也只有輕微的被害妄想症,目前都沒有侵犯鄰居的案例。她說,這棟公寓住戶以單身年輕上班族居多,租期大多在二、三年左右。少部分的住戶多為大齡者,住在這裡至少也有六、七年以上,甚至還有一位老婆婆,在公寓落成後,就買下一間房,獨自住下來。算算,至少也二十年了。

管理員負責看管這棟七層樓公寓有十來年資歷,住戶們的習慣,她都瞭若指掌。
彷彿她就像是《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的門房,歲歲月月守護著這棟公寓,以及每一個樓層、每一間房,精彩不同的故事。

她說,長期住在這裡的大齡者,都是獨居,女性占多數。有的是習慣了單身;有的是喪偶後,賣了老房,換有電梯的公寓入住;還有一位是將老房讓給孩子成家,自己搬來這裡獨居。男性較少,目前有三位都是離婚後,自己一人搬來獨處,而且也都深居簡出。年輕住戶也不少,多是北漂族,認奮打拼工作討生活。
聽聞這些故事,之後在電梯裡遇到鄰居,我總會多了一些感慨。

老後單身會住在這棟公寓的人,生活其實也挺不容易的。沒有人陪伴鬥嘴說笑,一日三餐、粗工細活,凡事都得自己做決定、自己想辦法、自己承擔生活的滋味。但我相信,既然選擇了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就不再為難自己,要把生活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誰都想圖個歲月靜好的生活,但現實的人生多是負重前行,只是各自的風雨不同。生活也沒有青春濾鏡,別人怎麼看、指點著甚麼,那都是杜撰,只有自己清楚要怎麼寫自己的傳記。

很多東西都是悄悄結束的,生命也是。

何不就想開、看開、放開、別折磨自己,好好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吧!

(閱讀背景音樂)
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Sometimes, you need to be alone.
https://youtu.be/7a5YfK7qioA


[ top ▲]

---------------------------------------

97/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北窩居


突然驟降的大雨,把陽台上的衣服都打溼了。
趕緊收回屋內,架了一根竿子,全掛上去,交給電風扇吹乾。

夾著雷鳴閃電的磅礡大雨也打斷了周末出門採購的安排,只好坐在窗前,看著玻璃上淅瀝嘩啦流動的雨滴。看著、看著,思緒竟跟上了雨滴的節奏,恍似將我納入雨滴的行伍,一起跳著《雨中的旋律》。

這是春天過後第一場大雨,窗外的景色模糊而柔和,彷彿世界變得遙遠而虛幻。
剛剛冒雨返回的隔壁鄰居,氣呼呼地甩上門,咒罵大雨將她的衣物都淋濕了。
我想,雨神大概也聽習慣了,因為祂從來都不是一個按理出牌的天神。祂何時要落雨、要落在何方、要落下多少,誰也沒辦法請祂按照萬物的需求來分配。

有幾次在國外旅行,我就遇上突如其來的大雨,而且剛好走在古城邊上,前後都沒有遮蔽的地方可以躲雨。只好換個心情,期待回到飯店後,可以享受一缸熱水的擁抱。

走在大雨中,全身固然浸濕難受,步伐也多了沉重的壓力,但是滌蕩的思緒卻獲得了寧靜。就好像此刻,我看著窗外的流光,過去相似的雨中回憶,竟像是一支支短影音,浮現在雨幕上,撩動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每段回憶,都在對過去美好時光編寫思念,也在尋找自己內心深處的答案。
尤其思念每段旅途上,有緣相逢遇的每一位友朋,不知是否別來無恙?

拜社群媒體發達之賜,我可以在Facebook、IG、Twitter上,找到一些失聯的國內外朋友近況。讀著他們的生活與成就、看著他們面容與我一樣增添許多歲月的痕跡,便跟著暖心起來。但像我這一代的人,實在不擅長表達情感,不敢直接拿起電話,或是發一封簡訊,送上思念的問候。

儘管我知道書面上的短語,遠遠不夠表達我想和老友說的話,但我現在只能這樣保持一些關心的距離,因為…擔心許久不見的疏離、擔心情意早已淡去、擔心當年倉促分離的誤解…我,找不到化解尷尬的開場白,怕對方冷漠,也怕自己受傷。

也許,等這場大雨過後,等聽完陳明韶的《下雨天的週末》,我會找到答案,不再躲藏在文字的背後,直接當面述說,閒話家常。

也許,就繼續這樣隔著雨幕,遠遠地思念,不必刻意掀開當年的未盡之言,給彼此都留下一個美麗又模糊的句點…

我好喜歡週末 我好喜歡雨天
我好喜歡下雨天的週末
因為那小雨 我才可以和你 共撐一把雨傘 靠得好近好近
因為那週末 我才可以和你 聊得好晚好晚

(閱讀背景音樂)
陳明韶《下雨天的週末》
https://youtu.be/n95IW3-g3kQ


[ top ▲]

---------------------------------------

98/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北窩居


辦完喪事的這些天,還在猶豫要不要退掉這裡的房子,搬回去老家,陪老媽過活。畢竟,讓她叨叨絮絮大半人生的老伴,已經先走一步,還給老媽一個清靜的餘生。

老爸開始病危的這幾週,夜裡,自己一個人的生活空間都是異常寧靜。
偶爾,會有醫院來的電話,突然擾亂了呼吸,在我好幾次忘了關掉水龍頭的時候。

最後一夜,本就零星的家人們,全聚在病床邊。
老媽的情緒很複雜,始終盯著血氧機,看著指數緩慢地滑落。
其他晚輩,只能默默地佇立陪伴,大家都不知道下一刻,該怎麼辦。
只有老姊依偎在老爸的耳畔,不斷地啜泣,將心事一遍又一遍地述說。
我,不確定是不是緣分就將盡了,只是回想這一生與老爸的父子關係,片斷無章的記憶。

在午夜將至時,一生固執倔強的老爸,血氧開始直線下滑,我握起他的手,深深地嘆了口氣,然後對他說:「阿爸,沒關係了。過去沒能實現的承諾,都沒關係了,你就好好休息吧。」
十分鐘後,老爸的纖瘦的身子輕了,心電圖畫出一條無止盡的水平線。

喪禮簡單,老爸這輩子的家鄉親人都不在台灣,老後的朋友也散光,無人可通知來弔唁。老媽這邊來了幾位親戚,見面聊的仍是陳年往事,以及誰誰誰也過世的八卦。

骨灰放置在三芝山上的靈骨塔,老爸住十樓,距離住在九樓的老妹很近。
老妹走得很早,人生正值青壯年,就輸給了纏鬥七年的乳癌,先從我們這一家的戶口消逝。老妹的死,對兩老衝擊都很大。只是他們這一世代,幼年都遭遇過戰火,家破人亡的場景,是抹平不了的,所以面對自己孩子的離世,情緒壓抑地很深很深。

老爸的感情表達,更是緊箍難解。
曾有一年,陪他回大陸老家掃墓,老爸始終不能直視父母的墳,唸出墓碑上的文。
當年隨國民政府來到台灣,他在基隆報關行混個小職。好不容易與留在大陸老家的父母聯繫上,喚回的卻是一句:「你再待一會兒,看看狀況再說。」這一待,就是一輩子。老爸孤單一人在台灣,從基隆混跡到台北,日子每天都感到慌張。

即使結婚成家、生兒育女,對於持家的概念,他也是沒有任何踏實的想法和作為。

因為戰亂,老媽沒能繼續上學,大字認識不多,卻要背負著老爸的欠債,四處找手工粗活來幫忙還債。我們的養成教育,也就在這般貧困的歲月裡,糊里糊塗地長成。

我從來就不喜歡「哥哥爸爸真偉大」的歌詞,父親節對我來說也從來不是一個節日,我們三個小孩的童年與青少年,全都在一次又一次的謊言中,含淚度過。老媽更是憤恨老爸的固執與荒唐,痛惡她自己的乖舛命運。

老姊老妹高職畢業後,全都進入職場,上班賺錢貼補家用。
我是唯一繼續念大學的獨子。是的,重男輕女,在那個年代,我是老媽唯一託付可以讓家人們有臉見世人,遮擋親戚異樣眼光的寄望。

李宗盛在《新寫的舊歌》中說道:「往事像一場自己演的電影;說的是平凡父子的感情;兩個看來容易卻難以入戲的角色;能有多少共鳴?」

老爸臨終前,握在我手心裡的情緒,不知是否在為他此生所為感到遺憾,道盡抱歉? 而我,其實也很想跟他說聲對不起,我們也忽略了他這一生的滄桑心境,固執背後的無助。

歲月輾轉、浮光掠影,自己也到了中年的地步。
回到孤單生活不是我預期的選項,但我是不會搞自閉、耍固執,故作無情地悶傷了自己,傷害了關心的人。

老爸的中年,不是我的。
但請放心,我老後的故事裡,一定不會讓家人們缺席。

(閱讀背景音樂)
李宗盛《新寫的舊歌》
https://youtu.be/w-vDvcOyJo8


[ top ▲]

---------------------------------------

99/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北窩居


多年來,早已習慣自己一個人獨處的生活。
住在這棟單身公寓一年多,偶爾會有朋友來坐坐。看我將房子打理得井然有序,多少有點酸酸的忌妒,於是會問我:「連月整年的沒人陪在身邊,不會覺得孤單嗎?」「一個人坐在餐桌,盯著電視,吃晚餐,應該很寂寞吧?」「會不會孤枕難眠?」

是的,我的生活狀態是「孤單」,夜裡屋裡沒有其他人聲,也的確是有點「寂寞」,但是,我過得還蠻自在的,想要與朋友聯繫,手機、電腦網路都可以找到人,並不會覺得自己被「孤立」。

阿桑的《葉子》一直是我很喜愛的歌。副歌的歌詞唱道……

我一個人吃飯 旅行 到處走走停停
也一個人看書 寫信 自己對話談心

真的想沾點熱鬧,樓下旁邊有連鎖速食店,多走幾步路,就有超市可以閒晃,捷運站更是近在咫尺,若覺得悶得無聊,還能搭上捷運,不看路線圖的隨意穿梭在大台北的繁華光影中。

孤單 是一個人的狂歡
狂歡 是一群人的孤單

年輕時,的確會有這種失落感,心常常慌的很,對未來總是膽怯。
現在,有了點歲數和歷練,漸漸懂得無所謂絕對事,成功與挫敗、歡喜與悲傷、孤單與相伴,永遠沒有正負號的差別。

自己過生活習慣了,心裡感激的,都是現在還能擁有的事物,孤單也好、寂寞也罷,莫須有的計較,便讓它散入風中,任由日月去消解吧!

這麼說,倒不是因為父喪百日後的覺醒。
而是此生至今,帶著成長的苦澀與矛盾、歡喜與憂傷,點點滴滴所累積而來的領悟。只是生活的本身還是有點凌亂,很多美好的事、計畫的創作、想要探訪的境域,還不能完全的實現。

朋友問:「怎麼不再去旅行呢?」認識我的,都知道我是個遊子,足跡踏過三十幾個國家。有時候,一走就是個把月,沒有想要歇腳的疲累。
我大概真是老了,所以竟然回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老爸過世,只剩老媽。少了這輩子跟她吵嘴的老伴,老媽的精神明顯地示弱。擔心她的記憶能力衰退,甚至患上失智,忘了自己,不能自主。所以,我怎能遠遊?

其實,不旅行的日子,也每天在旅行。
即使同一個時段、同一班公車,路途上也常常遇到不一樣的人生風景線。
形形色色的上班族,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無意識地,等待冥冥之中安排好的機緣,將不同的故事交集,擦撞出一段新的篇章。至於是好是壞,都是一段熱鬧的人生。這樣遠遠地看著世間情,也是一種心情的遠足。

走過一長串跌宕起伏的從前,現在一個人的獨處,反而可以靜下心來,盤算是該搬回去老家,陪伴老媽度過餘生?還是繼續窩在這裡,與未來有約?

我和我的孤獨,在酷暑的夜裡,可得好好商量一番。

(閱讀背景音樂)
阿桑《葉子》
https://youtu.be/60QFQtRAvWQ


[ top ▲]

---------------------------------------

100/100|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北窩居(往後餘生)


終於,與不捨妥協。
決定這個月租屋合約到期,就搬回老家與老媽同住。
自從老爸過世後,老媽沒了吵嘴的對象,一個人住在三房兩廳的房子裡,夜夜都疑神疑鬼,甚至開始有一點點失智的傾向。

八十幾歲的老人家,不會操作電腦、不會上網收發LINE、甚至連電視機的遙控器,常常都會按錯鍵,看不到綜藝節目。有時候,我懷疑她是故意弄壞小家電,只是想叫我返家,幫忙吃掉一桌的剩菜剩飯。

照顧家人大半輩子,現在一個人住,每日上市場的習慣依舊在,只是要如何做出一人食用的飯菜,對老媽來說,比學會使用智慧型手機還難。曾經滄海的她,其實很好強。雖然沒有學歷的本錢,為了養家育子,接手工、擺地攤、跑單幫、做幫傭,只要能掙點錢的活,她幾乎都能承擔。但是,壞也壞在這兒,早年盛行幫忙周轉現金的民間互助會,先後兩次被倒會,讓老媽的好不容易積累的積蓄泡湯,傷痛不已。

原生家庭造就的種種不愉快記憶,雖早已逝去,但我,面對童年成長的老家,這棟四十幾年的老宅,要搬回去住的念頭,卻是一點也不渴望。

不過,終究還是捨不得,讓老媽的餘生,獨自耗盡在寂寞的老公寓裡。
既然勸說不了賣房、換間有電梯的小房,只好先搬回去陪住,慢慢再來商量往後餘生。

時間似乎可以輕易帶走愉快或是不愉快的每一件事
記憶似乎可以任意抉擇深刻或是模糊的每一段經歷
而情感哪~~~卻脆弱地經不起舊事物的挑逗
在觸景之後,總是獨自掉入莫名的愁裡………………

三年前(2020/10/21),開始在寫作平台展開【一個人住的小日子】的寫作計畫,預計要寫一百篇小故事,分別發生在四個時期。
第一階段是《馬祖歲月》1-13,記憶在馬祖服役擔任報社採編的生活軼事。
第二階段是《台中時光》14-29,記述在台中念書四年的春光乍現、美妙時光。
第三階段是《異鄉之旅》30-92,記錄走過三十幾個國家,旅途的見聞。
第四階段是《台北窩居》93-100,記下人生走過千山路後的生活的現況。
現在,終於完成了100篇,完成漫漫又長遠的一個心願。

過去創作,常常進行一半,就沒了後續。
好像很害怕一切有結果的東西,害怕面對結果的成敗得失。
這次的動力,主要原因來自母親的微失智。
擔心自己也會忘記了「自己」,所以認真地將「自己」過去的生活記錄下來。
也許真的到了《我想念我自己》的時候,還能藉由這些文字影像,笑看人生。

文字之外,搭上前一波「青春濾鏡」的熱潮,我也做了一支影片(如下),為青春註記。


緣是一種圓,也是一種原;
「圓」是軌跡,「原」是始終,中間的過程都是難得的一段人生。
在寫作平台上,和各位相遇,也是一份難的的緣。

我們,下次見。


(閱讀背景音樂)
馬良《往後餘生》
https://youtu.be/Oa49Nym7wJk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top ▲]

---------------------------------------
100篇《一個人住的小日子》全部記錄完成!
計畫寫作的最初目的是為了防失智,希望老年後,藉由記錄這四個時期的故事,可以回憶自己多彩多姿的青春歲月。然而寫作是需要持續的耐性,於是把文章張貼在《方格子》寫作平台,從2020/10/21開始。在沒有刻意宣傳下,其中諸多篇章故事,還獲得一些讀者的迴響,真是意外的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