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BIGSNAIL ISLANDS 大蝸牛群島
[ 島民週報
2009/10/29正式復刊版第054期 ]


吃麵,學問可大呢!

公共電視最近在每週四、週五的晚上「十點全紀錄」有個單元非常有意思,節目名稱為《東西麵麵觀(Noodle Road)》 。告訴你,日常生活常吃的「麵食」是怎麼來的!
『麵食是什麼樣的人發明的呢?為甚麼麵條是條狀的呢?
第一代的麵條是誰發明?』一堆問題,由主持人華裔名廚Ken Hom(譚榮輝/另譯:洪恩),帶領觀眾在《東西麵麵觀》影片中(共分六集),走遍世界各地,介紹「麵」的來龍去脈。
看完前五集影片,琳瑯滿目的各式麵條,已經讓我嘆為觀止!
我算是喜歡吃麵的。但第一次知道,原來這細細長長的麵條,背後竟有這麼大的學問哩!
更驚訝的是,這部拍攝精緻的《東西麵麵觀(Noodle Road)》竟然是由韓國KBS電視台製作的。嘖嘖!這些年,韓國人在影視娛樂上的努力與進步,真的很嚇人!

東西麵麵觀(Noodle Road)》走遍了歐亞多個國家,追蹤探究八千年以來麵食的文化及歷史。為了探索「麵食之路」,
製作小組歷時三年拍攝,走遍了中國大陸、烏茲別克、巴基斯坦、不丹、土耳其、義大利、法國、英國等歐亞國家,並利用動畫輔助影片,呈現麵條的發明 歷程,以及如何由新彊傳入中國內地、亞洲各國,以及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歷史經過。
不論麵條的種類與口味如何演進,如今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愛麵食,而麵食衍生出來的菜單,也包羅萬象,滿足世人多樣的飲食慾望!
先來看一段《東西麵麵觀(Noodle Road)》節目的介紹影片吧!


說起這個「麵食之路」,我也在不少地方吃過麵呢!
台灣從北到南、從西到東,陽春麵、切仔麵、家常麵、大滷麵、炸醬麵、刀削麵、餛飩麵、酸辣麵、傻瓜乾麵、紹子麵、烙麵、廣東炒麵、牛肉麵、排骨麵、雞絲麵、擔仔麵、手捍麵、撈麵、涼麵,甚至離島澎湖的手工麵線、馬祖鐵板村的魚麵,以及各式泡麵。
在大阪吃過拉麵、在博多吃過蕎麥麵、在東京吃過日本在地口味的泡麵、在首爾(漢城)吃過泡菜烏龍麵。在羅馬吃過義大利麵、在倫敦吃過酸辣湯麵、在巴黎吃過海鮮麵、在CASSIS(南法)吃過淡菜墨魚麵。也在舊金山吃過廣州炒麵、在溫哥華吃過肉醬麵。當然不用再說充滿各類麵食的上海和北京了!

我的「麵食之路」其實蠻亂的,不如《東西麵麵觀(Noodle Road)》影片中的有跡可循。但這其中,也富含了記憶中的歡樂時光。比如,我依然偶爾會回憶起,當年窩在南陽街某家麵館,吃著大碗的大滷麵 ,以及一起混高四補習班的那一夥人。(OS:另一個「光陰的故事」的翻版)
如今,每日工作混日子。午餐時間,通常是沒有飯友的。
所以,我常會一個人去吃「三商巧福」的原汁牛肉麵,或是偶爾奢侈一下,去吃碗標榜電視冠軍的「赤板拉麵」。
一個人吃麵,雖然不會像日本人那般的迅速解決。(OS:日本街頭常有那種站著吃麵的小麵店)
但手上若沒有帶本書,或是店裡也沒有電視可看,吃麵的心情會是很寂寞的。
有一回,獨自坐在南京西路中山捷運站附近的某家拉麵店,大概是因為剛好坐在吧台(因為一個人),當天又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態,吃著熱呼呼的豚骨拉麵時,眼淚竟在咀嚼麵條的同時滑落碗裡。驚訝之下,還趕緊拿起辣椒粉,故意假裝是被辣到,裝沒事的擦去淚水。

從堅硬的小麥,輾磨成粉,再柔成麵糰,然後才製作出細細長長的麵條。
製程的過程雖然很費事,但當搭配著美味料理端上桌後,即使只是一碗陽春麵,都能吃到其中的幸福滋味!尤其是跟著心愛的人,一塊希哩呼嚕享用著。幸福指數絕對會破表呢!

週末,找個伴,好好的去吃碗麵吧!
季節的祝福!
大蝸牛  2009-10-29
大蝸牛群島 www.bigsnail.com

2009 島民週報 ISLANDER's WEEKLY NEWS
October
吃麵,學問可大呢!真實色彩 True Colors
編織回憶給旅行一個小目的去"皮克斯(PIXAR)展"湊個熱鬧吧!
September
酷吧!火山休閒購物中心義大利麵不要這樣吃哪!我們會立刻為您解決吳經理
Copyright © 1996-2009 BigSnail Islands 大蝸牛群島 All Rights Reserved, Leg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