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紙本時代,從一個人的字跡,約莫可以猜出他的性情。
如今電腦數位時代,螢幕上的短句很難再揣測出一個人的真實情感。
比如說,按一個「讚」容易,但是究竟回應了甚麼樣的情緒認同?
數位科技時代造就了極為便利的溝通工具,不光是大人受用,孩子們也在幾乎毫無規範的情況下,藉由各種社群網站,建立自己的群組。只是聯繫情感之餘,也衍生出許多讓人擔心的隱憂。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社群網路上的隨意留言。
層出不窮的錯別字已經不是新鮮事,越來越多的留言字眼只是粗俗輕蔑的情緒語氣,成為一種同儕之間情緒認同的符號。像是將「靠」「幹」「屌」等等的單字當做發語詞,例如平常一句問候「嗨!吃飽了沒?」,就會變成「幹!吃飽了沒?」,或是將這些單字再作組合,變成情緒更強的字句,讓人看了皺眉,不舒服。
隨意留言的這些字句背後,年齡層也越來越趨於年幼,他們普遍對說話應有的責任懵懂,而毫無顧忌的亂用。
不加思辨的轉貼、引用或是散播內容,分享的另一面意思,就成了是非八卦與流言,有時還可能中傷他人或是變成言語霸凌。
別以為藏身在網路上言談粗鄙、肆意咒罵,就不會被逮到。
為人父母與師長有義務要告訴孩子們一些法律常識。
比如說,若是在網路上未經事實求證而惡意指責辱罵,很可能就會觸犯「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及「刑法第310條的毀謗罪」。若是直接用粗俗髒話的字眼在網路上公然侮辱或毀謗他人,在民事方面就是侵害了他人的人格權(名譽),被害人是可以依「民法第18條、第184條、第195條」,請求損害賠償。
不論刑事還是民事,孩子都會因失言過錯而留下違法紀錄,對於日後的生涯發展都將受到一些不好的影響。
更糟的是,就算沒有違法,這群善於在網路上留言的人,卻常常無法在真實的說話場合上,用言語清楚表達。
不是口齒不清、詞窮語拙,就是緊張的不知所措,最後因為溝通不良而導致情緒失控,不歡而散。
也許再過十年,人與人的溝通就不再需要用口,全讓給了指尖滑動和語言翻譯機。
但至少現在,人際關係的溝通還是需要用嘴巴說話,輔以肢體語言表達。
「可惜,那個漂亮的女生(帥氣的男生)一開口說話,就完了。」
可見外表打扮得光鮮亮麗,也比不上言行舉止給人留下的印象。
言行舉止決定吸引什麼樣的朋友,所謂物以類聚。言行舉止也決定自己會得到多少別人的尊重,將心比心。
聲音表情、語氣腔調、肢體語言和眼神,這些微妙情緒的溝通表達,就像藝術表演,都是需要長時間實體面對面的練習,很難從螢幕視窗的網路世界,複製學習經驗。說話不易,寫作更難,即使要在網路上用三言兩語表達意思,也需要多閱讀,增進自己的詞彙。就算只用簡短的字詞,也可以找到替代粗俗髒話的字眼,讓留言閱讀起來有一定的品味,
同時也可顯現出自己的氣質與格調。
這些訓練,都是可以從「生活教育」做起的。
在孩子們年幼時期,若能給予適當的說話訓練,建立正確的生活價值觀和自信,瞭解口出粗俗髒話的利害關係,那麼日後,孩子們在面對同儕的人際關係時,不論是在真實生活還是網路上,自然就不會禍從口出,而招惹無謂的麻煩。
│舉止言行│叛逆期│影響深遠│生活聯繫│創意無所不在│輸在起跑點?│十二年國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