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止言行叛逆期影響深遠生活聯繫創意無所不在輸在起跑點?十二年國教?

 

 教育最重要的是與生活聯繫

 圖文:王寧海

「有教養的孩子才是乖小孩,才是快樂的小孩。」這是一個現象,但不見得是事實。
如果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教養「不聽話就是不乖」的觀念,孩子們的情緒卻沒有被真正關心過,適當地抒發過,那麼當孩子們經歷青春期(或叛逆期)時,就很可能「學壞」「叛逆」或是「被排擠」「被欺侮」,不論哪種極端的結果,都會讓孩子生活在憂鬱和恐懼中。
 
孩子們的情緒其實還蠻單純的。
很多時候,只是需要有人陪伴一起玩,或是希望受到大人們的注意和關懷。
比方說「爸爸(媽媽)最討厭了」之類的氣話,孩子們會這樣說,一定是有其它原因。
但若爸爸(媽媽)頓時失去耐性而發怒,馬上就給予一番處罰以示威嚇,那麼親子關係就會因誤解而產生一道撕裂傷。
加深傷痕很容易,但要復原就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與更多的耐性。孩子在叛逆期過後的人生道路,將會走向那一個方向?
是好是壞?全都決定在這之前所養成的生活教育。
最能夠影響孩子的人生價值觀,主要還是在於家族成員,尤其是爸爸媽媽或其他重要長輩。

孩子們的行為多半來自模仿學習,家人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們最直接拷貝的來源。
「我希望你更勤勞一點」,爸媽自己就不要常常找藉口偷懶。
「我希望你更專心一點」,爸媽自己就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並對孩子的話心不在焉。
「我希望你更堅強一點」,爸媽自己就不要把工作上的挫折與煩惱事帶回家發洩。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能生活得比自己更好,就要耐心幫助孩子順利的適應現實的生活,並從生活經驗中學習更新,
為未來期盼的好生活做足準備。
 
在教學設計上,學校的「生活教育」總是以知識技能和行為教條的為主,對於孩子們是否能身體力行,
甚至能與家族成員產生良好的互動,並不是那麼在意,或是也沒有資源可以去追蹤瞭解。

所以很會算時間問題的小朋友,不見得每日上學會經常準時。四書五經背得爛熟的小朋友,也很可能常常對同學幸災樂禍。
在家族長輩面前很討喜的小朋友,如果帶著驕氣的話,不一定在同輩之中也能有好人緣。
這些落差,都是學校和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脫節的必然後果。

在學校,「生活教育」的課程可以設計的更加活潑。
例如,狀況劇練習。
像是發生一場交通事故,違規的駕駛、受傷的民眾、處理現場的警察、醫療人員、雙方家人、路邊看熱鬧的人....
透過角色扮演的練習,孩子們可以感受到不同身分所應承擔的責任。一個學期下來的課堂演練,歷經幾個狀況劇之後,
小朋友絕對可以清楚的瞭解許多原本只是背誦的教條,也懂得遵守交通規則的意義何在。
內容設計,必須是要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孩子們日常遭遇中取材。
教學方式,要能多元活潑,有音樂、有戲劇、有肢體律動,讓孩子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充分感受課程的樂趣與意涵。

生活教育不僅是一個科目課程,更是支撐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石。
沒有打好生活教育的基礎,就算沒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將來也會在人生的旅程上付出慘痛的代價,
不論是在人際關係、職場關係,或是愛情與婚姻生活。

 

舉止言行叛逆期影響深遠生活聯繫創意無所不在輸在起跑點?十二年國教?

 
 


 








 


孩子們的夢想島  幫助孩子看世界

活力農場Energy Farm故事小鎮Stories Town動畫村Animation Village遊學碼頭Study Pier

HOME首頁 Copyright © 1996-2014 Bigsnail Studio 大蝸牛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 Legal.